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 父母越偏心谁, 谁就越自私, 晚年也越不孝顺
现实里,父母对子女的偏心,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。
有的父母,重男轻女;有的父母,偏爱最小的孩子;还有的父母,觉得哪个孩子更有出息,就把所有资源都倾斜过去。
然而,很多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:父母越偏心谁,谁就越自私,晚年也越不孝顺。
这背后的原因,其实很简单。
01
被偏爱的孩子,往往从小就养成了“理所当然”的习惯。
在家庭里,最容易自私的,就是从小被父母宠惯的孩子。
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的需求争取,父母都会主动给他们最好的资源。
久而久之,他们就会养成一种认知——父母的好,都是应该的,不需要感恩。
小时候,家里有好吃的,先给他们;家里有好东西,先紧着他们;家里出钱买房,给他们;家里有事做决定,也得看他们的意见……
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,长大后很难真正体谅父母的辛苦。
他们只会觉得,这些照顾、偏爱是应该的,而不会觉得父母为了自己,付出了多少牺牲。
所以,当父母老了,需要依靠他们的时候,他们往往觉得烦、觉得累,甚至会直接逃避。
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,父母一直是“付出者”,而他们自己,永远是“索取者”。
02
偏心的父母,会让其他孩子寒心。
父母偏心,不仅仅影响被偏心的那个孩子,也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态度。
你想想看,如果你一直付出,结果却被当成“外人”,你会寒心吗?
现实中,很多父母把最好的资源都留给某个孩子,但到了老年需要照顾时,却发现其他孩子都不愿意管自己了。
因为父母年轻时的偏心,已经伤透了他们的心。
最经典的场景,就是父母把房子、存款都给了某个孩子,结果生病住院了,这个孩子却嫌麻烦,不愿意照顾。
而其他孩子,被冷落了一辈子,感情已经疏远,早就不愿再管了。
最终,父母只能自己承受这种晚年的凄凉。
所以说,偏心的父母,最终很可能会“养出一个白眼狼”,让自己老无所依。
03
被宠坏的孩子,缺乏责任感,最终让父母失望。
现实里,凡是被宠坏的孩子,往往都有一个共性——缺乏责任感。
他们从小就被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,习惯了依赖别人,自己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。
久而久之,他们面对问题时,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去解决,而是找人帮忙。
小时候,遇到困难,父母会帮忙;长大了,结婚了,依然希望父母掏钱、出力;甚至连自己生了孩子,都希望父母来带。
这种孩子,根本不会考虑父母的感受。
他们只会想:我需要什么,父母能不能满足我?
而不会想:父母老了,我该怎么回报他们?
等到父母真正需要他们照顾时,他们往往是最不愿意付出的那个。
关注我,让文字的音律谱写出生命的乐章;
"夜莺在月光下跳跃,羽毛闪烁着银色的光芒。它的歌声像一阵美妙的音乐,深深地打动了我的灵魂。"
图/源自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
上一篇:孟子义分享图片